麻辣燙炒粉炒面一加上,炸串攤子生意又紅火起來。
李二姑終於來了,“大寶,我的炸貨不好賣了。”
“二姑。”
李冬扶額,“我不是說讓您年前賣炸貨嗎?誰過了年還買炸貨?我等你半個多月了。”
李二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年前瘋搶,我以爲年後也能賣動呢。”
李二姑嚐到麻辣燙後,關心的是價格,“貴不貴?貴了誰吃?”
“您去西外街租個門面,賣早餐,賣小炒,順帶賣這個麻辣燙。”
“租門面?”
李冬頷首,“是的,租個大一些的,開個小飯館,一家都住進去忙着,忙個兩三年,什麼錢都不缺,還能剩錢蓋樓房。”
蓋樓房的話李二姑雖不太信,但也知道肯定有賺,不然大侄女不會這麼教她。
……
李二姑的小飯館開張時,已經春耕了。
劉大勇早就向生產隊裏請了假,他們一家五口連帶劉奶奶都來了。
李冬給出的主意,叫劉奶奶來洗碗,按月給開工資,開了工資想怎麼花就怎麼花,免得留在家裏不放心,還給添亂。
小飯館不小,三間門面,後面還帶個院子,院子三間正屋,兩間偏屋,還帶有壓水井,太適合做飯館了。
西外街上有不少單位,李二姑的小飯館有李冬給備下的是食材和酒水,中午的生意比早餐還好。
麻辣燙也賣得不錯,都是一些單身青年來買,加點掛面和粉絲,三四毛錢就吃得飽飽的。
晚餐生意不行,大家下班了都往家跑。
李冬叫李二姑晚上蒸包子饅頭賣,有那來不及和發面的人,順路買了包子饅頭,回家煮點粥,炒個小菜就很好了。
李二姑的小餐館生意紅紅火火。劉大姑坐不住了,她家四個男娃,最大的都17了,婆婆越活越精神,她不能耗在家裏等婆婆嚥氣啊?
如果她掙了錢,趕快給大兒子娶個媳婦回來,也能給她分擔分擔。
李冬問劉大姑,“年前年後您看出什麼來沒有?”
劉大姑搖頭。
李冬嘆口氣,眼界問題,她也教不了,“這時候,大家都餓,您只要不要票,什麼吃食都能賣動。我這裏食材供應的也不貴,又不要票,您想做什麼不行?”
劉大姑不好意思地道,“我,我怕虧,我也虧不起。”
李冬給她一個主意,“那您就在向陽公社開個飯館吧,只要會炒家常菜,捨得放油,都好吃。”
劉大姑猶豫,“公社上行嗎?”
“怎麼不行?”
李冬耐心給她分析,“縣城的競爭會越來越大。您膽子小在公社很合適。食客去哪家吃慣了就去哪家吃,您搶個先。”
“您也別自己忙,叫上你家老大老二學着炒菜做菜,他們才是你家未來的頂樑柱。給你家老大老二開工錢,將來他們小家庭也不需要你操心。”
想到娘在冷水裏洗碗,臉上還露出開心的笑容,劉大姑懂了,“我這就回去商量去。”
等劉大姑的飯館開起,已經進入五月,五月下旬準備麥收了。
李二姑和劉大姑的飯館被迫歇業,李冬叫他們貼上麥收假的通知,可不能把收攏來的食客給散了。
高家人全部回牛坳了。
李爺爺也回牛坳去了,他的攤子生意不錯,每天都有幾塊錢進賬,他很滿足,把攤子交給老婆子和小孫子看着,他帶着大孫子回去收麥子去。
餘二清跟着向玉苗回牛坳。
二月二時,李冬和賀明帆帶着餘二清去的高家,把餘二清和向玉苗的相看走在了明面上。
清明後,餘家就選了個吉日來向家下了定親禮。餘二清是向家準女婿了,他去幫忙收麥子。不會沒關係,他學做事很快的。
……
看着地上爬着兩個兒子,李冬叫賀明帆還電單車,這都幾個月了?
賀明帆嘿嘿傻笑,“別急,再等等。”
這一不急,就拖到了年底。正確來說拖到了80年元月。
79年的下半年,向玉苗和餘老二結婚,陀螺和邵海燕結婚,饒豔玲和於琛訂婚,餘四清和劉彩霞訂婚。
在李冬這個媒人忙得忘記了自己的電動車時,臘月十三,賀明帆把‘面目全非’的電單車推回來。
李冬圍着這個任何部位都比單車粗、比單車矮,剎車和單車沒區別的車子打轉,“你們研究出來了?”
賀明帆的嘴咧到耳朵根,“是的,這是還給你的。”
“還給我的?我的電動車呢?”
“入股新廠子了。”
“我佔多少?”
“三成,大姐夫和他的老戰友出資建廠,也各佔三成,我一成。”
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!
既然給她爭取利潤了,李冬也就不計較了,“我來試試這輛車。”
見媽媽要騎車,被奶奶和大姑拽着不準爬車的賀承海和賀承江鬧着喊媽媽。
李冬對倆娃招手,倆娃像猴一樣從奶奶和大姑胳膊下鑽出來,快速爬上車子前踏。
賀承江抓着車龍頭,“沒梁,好上。”
賀承海言簡意賅,“對!”
打開鑰匙,擰下油門,車子啓動。
行走了幾步,李冬就感覺到不夠輕便,在賀家巷騎了一圈回來,給賀明帆提意見,“加速太慢,車體重,能用輕便材料代替的地方改成輕便材料。”
“後面會改的,這是第一批,就產出五輛。”
賀明帆伸手要抱兩個兒子下來。賀承海和賀承江都不願意下,還要坐車。
李冬叫賀明帆帶他們出去溜達,她是怕冷的。
……
一晃到了年二十八,今年仍然是沒有年三十的一年。
各處攤位在昨天就收了攤。一攏賬,今年一年只是三個攤位就淨賺一萬五千多塊。
加上賣給賀明帆和兩個飯館的食材,李冬賺了小十萬塊。
當然,賀明帆他們用的食材多,賺得就更多。
但賀明帆不甘心每天這麼一分二分五分的數着,“媳婦,我們什麼時候出去看看?這都喊改革開放喊一年多了。”
李冬也用‘別急,再等等’五個字應付他。
今年說好了回牛坳過年。
所以兩口子吃了早飯,在賀父賀母依依不捨的叮囑中,帶着兩個兒子騎着電單車回牛坳了。
電三輪被餘老二和陀螺借去了,他們初二要帶媳婦回孃家。
……
李爺爺笑眯眯地抽着菸袋等在大門口,一輩子到老了,他手上終於有錢了。
擺了一年攤子,掙得的錢都交給老伴,老婆子每天雷打不動給他一塊錢,菸酒有大孫女給買,衣服鞋子有閨女買布老婆子給做。
他沒有花錢的地方,手上存了四百多塊錢,是他這一輩子拿在手上的鉅款。
這鉅款意義不同,是他養家的證明,他交給老伴的,都有一千多塊了。
一千多塊啊,別說農民了,就是城裏人一家子一年也花不完。
看到大孫女一家,他忙伸手,“承江,承海,快下來,太姥爺抱。”
賀承海和賀承江自己從腳踏上下來,跑向李爺爺,“太姥爺,冷。”
李爺爺一握曾外孫的手,立刻就瞪外孫女婿,“不會給他們包上大衣嗎?”
李冬抱着大衣從後座下來,“他倆不是去年包裹起來動不了的小嬰兒了。”
李奶奶催促,“快帶他倆進來烤火,在外面說話不嗆風的嗎?”
堂屋裏點了兩個炭盆,賀承海和賀承江被李爺爺李奶奶一人抓着一個按坐在炭盆邊烤火。
廚房裏忙活的是四個少年。
李冬進廚房要幫忙,還被四個少年推出來。
“大寶姐,我們長大了。”
15歲的林一,這兩年躥到一米七多。跟着高家人到處擺攤,不再像以前那樣呆,一副老實沉穩的大哥樣子。
他是幾個少年裏最大的,比同樣15歲的守成大兩個月。
林二和民子守業同年,月份是最晚的。比民子看起來還沉穩。
李奶奶經常誇讚,背地裏卻說倆娃可憐,沒有家人護着,成熟早。
李冬仰頭望着林一,“不錯,小娃兒變大小夥子嘍,催人老哇。”
“哈哈哈。”
院門口傳來着笑聲,“大寶,你這感慨,等你家承海承江長成林一這樣再發才應景。”
李冬轉臉,“向大伯孃,向二伯孃,快進來。”
林一四個人也喊了人,就回廚房繼續準備了。
向家妯娌倆進了李家,放下手上的籃子,“李叔,張嬸子,我們給你們送些丸子扣肉過來。你們回來得晚,這些肯定沒準備。”
“怎麼還送這些過來了?”
李奶奶鬆開曾外孫,“你們家人口多,拿回去自家吃去。”
“今年家裏準備很多。”
![]() |
![]() |
向家妯娌倆把籃子裏的四個大碗端出來,拎着籃子就走。李奶奶隨手從牆上摘下兩條鹹魚追到院子裏,硬往她們籃子裏放。過年的籃子,沒有空着回去的道理。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三個人推推搡搡間,高家人過來了,同樣是來給李家送禮的,送的是剛薰好的臘腸。
高家人一打岔,李奶奶手上的鹹魚就放進了向家妯娌倆的籃子裏,妯娌也就不再拒絕李奶奶給的鹹魚,告辭離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