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6章 新的幫手

發佈時間: 2025-03-13 05:07:29
A+ A- 關燈 聽書

錦書和賀修鈞都重生而來的,而且據錦書說的,她死的比賀修鈞早,那他肯定知道更多的前世之事。

此人陰毒至極,還躲在暗處,太可怕了。

想到這裏,沈瀾舟都忍不住起一身雞皮疙瘩了。

“我不怕他衝我來,我只怕他會傷害錦書。”趙景行語氣凝重。

話罷,他開始起身。

“景行,你要做什麼?”

“她在邊疆的幫手還是太少了,本王不可以坐以待斃。”

半個時辰之後……

窩在家吃烤紅薯的林鐘迎來了他的客人。

他吃也不是,不吃也不是。

“要不然,王爺您先吃?”他把紅薯遞過去,尷尬道。

還是他第一次與不傻的景王說話,弄得他都不知道該用什麼語氣了。

“本王不餓,你吃吧。”

趙景行在他對面坐下,掃了一眼那還冒着熱氣的紅薯,淡聲道。

說起林鐘,他也是一個奇人。

他出身世家,家道中落之後,他又憑藉自己的能力考取功名。
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
只不過他在即將上任的時候,他差點被人擠掉官位,還好是太后看中他的本事,向皇上舉薦了他。

他早已年過三十,但一直都沒有娶妻生子。

雖說他已經被皇帝罷官了,但看他目前這個狀態……

屋內放着火爐子,炭火裏放着紅薯,旁邊有熱酒燒雞,他日子倒是滋潤快活,好像根本就不受被罷官影響。

“王爺讓我吃,那我可就不客氣了?”

說完,他就開始慢條斯理地吃了起來。

沈瀾舟在旁邊欲言又止,但見趙景行一直沒說話,他也就把自己想說話的衝動壓下去。

終於,等林鐘吃完紅薯,又啃完一個燒雞,小酌了幾杯之後,已過去很久了。

林鐘擡頭,見趙景行和沈瀾舟還沒有要走的意思,他語氣無奈:“王爺,我這個被罷官之人,您來見我作甚?”

“我先說好了,您若是想讓我站隊,我可不幹。”

“這個沈大人最清楚的,我對站隊沒有半點意向。”

怎麼辦?沈瀾舟用求助的眼神看向趙景行。

“本王一直都很佩服林大人,你在官場遊刃有餘,這次被本王連累也能全身而退,你絕對是有本事之人。當年太后也只是幫你說了一句話而已,但你卻這些年一直在報恩,可見你也是有情有義之人。”

趙景行緩緩說出這番話。

在朝廷中,林鐘的官位不高不低,可能不大顯眼,甚至有人背地裏嘲諷他是因爲討好太后才得以上位。

可只有他們這些知情人才知道,太后對他的幫助僅限於當年的一句話。

他沒有背景卻能安然無恙到今天,可見他並非尋常之輩。

尤其是這次之事,皇帝爲了殺雞儆猴處置了不少人,而他也只是被罷官了而已,可見他自保的能力也十分厲害。

林鐘的身體向後仰,他瘋狂搖頭:“王爺,就算你擡舉我,我也不會站你那邊的。”

“嗯,本王也不強人所難。”

“只是本王希望,若哪日林大人想出山了,本王希望你能輔助錦書。”

“錦書,王爺你說的是錦書姑娘?”林鐘臉色驟變。

合着景王親自前來,不是找他幫他,而是幫曲錦書?

說起曲錦書,他的心情更是微妙了。

景王和她,真是一個比一個深藏不露。

一個被人輕視的庶女,竟成了邊疆將軍。

見林鐘遲遲不說話,趙景行已經起身了。

“今夜多有叨擾,請見諒,本王先告辭了。”

可在他轉身到了門口的時候,林鐘突然說:“王爺,等一下。邊疆現在的情況是不是很兇險?”

“北晉軍隊兵臨城下,邊疆將士作戰經驗不比他們,而且皇上也不願多派兵支援,隨行的宋將軍一心想壓制錦書,情況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更糟糕。”趙景行語氣無奈地說出這番話。

“行,那我就走一趟邊疆吧。輔助說不上,畢竟錦書姑娘本就是個軍事奇才,我只是想去替邊疆百姓做點事罷了。宋將軍那個老頑固,我和他共事過,我知道該怎麼治他。”

林鐘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紅薯皮,大步往外面走去。

“林大人,你這是去哪裏?”沈瀾舟忍不住大聲問道。

“收拾行囊,這裏到邊疆路途遙遠,我不得馬上出發?這可耽誤不得。”

見林鐘就這樣去收拾包袱了,沈瀾舟別提有多驚訝了。

“景行,他這麼輕易就同意了?爲何你提到了錦書,他就同意了?”

回想自己之前暗中許諾了許多好處,林鐘都不爲所動,怎麼現在這麼輕易就答應了。

趙景行看着林鐘堅定的背影:“因爲林大人是真正的心懷百姓之人,他不是在幫本王,也不是在幫錦書,他只是在幫即將承受戰爭之苦的邊疆百姓罷了。”

“多派點的人,護送林大人去邊疆。”

“好,我會安排的。”沈瀾舟鄭重點頭。

林鐘說到做到,他只用不到半個時辰就把東西給收拾好了。

夜裏,正是離京的好時候。

回頭,看着趙景行還站在風雪裏,他擺了擺手,“好了,王爺,您就送我到這裏吧。”

就這樣,他快速上馬,帶着沈瀾舟安排的人迅速趁着夜色離京。

快馬奔騰,他捂着胸口的行囊,那裏有一封信。

信上沒有什麼內容,只有一首他二十一歲剛入羽林衛的時,在一次宴席上寫下的詩《烽火詩箋》。

他作詩一般,所以這首詩寫得並不好,當時引得滿堂鬨笑。

所有人都取笑他,說他一個武將肚子裏沒有墨水,居然學人作詩。

沒有人在乎,他在詩裏投注的熱情與抱負。

他也想爲黎明百姓做點什麼。

可因爲那番取笑,還有在官場上的舉步維艱,讓他變得小心翼翼,那首詩他他再也沒有在人前念起過。

時間太久了,久到他都快要忘記這首詩了。

可那個時候才九歲,裝作癡呆,被人驅趕到角落裏欺負的景王爺居然一字不落地記下來,並在十二年後的今天重新送回到他手裏。